银河娱乐场

银河娱乐场
新闻速递
当前位置: 银河娱乐场 >> 新闻速递 >> 正文
寰宇求索,夏日启航:银河娱乐场 2025暑期国际学堂圆满落幕
发布时间:2025年07月23日 22:36 作者: 点击量:   分享到:

引言

2025年盛夏,银河娱乐场 暑期国际学堂圆满结课。本次暑期国际学堂邀请了来自中国、意大利、克罗地亚、澳大利亚、英国等多国知名高校的学者专家,通过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授课方式,为我校学子带来十一门精彩纷呈的前沿课程。课程内容涵盖航天器控制、空间任务分析、多体动力学、颗粒技术、天体物理以及热-力耦合等多个航天专业方向,旨在拓宽学生的国际视野,夯实专业基础,提升其解决复杂航天工程问题的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课程吸引了来自航天、航空、动能、自动化,数统等多个学院近200名学生参与。

课程风采

课程一:航天器近距离操作动力学与控制

本课程由意大利都灵理工大学的Elisa Capello教授和Mauro Mancini教授进行线下讲授,课程重点关注航天器在轨交会对接等近距离任务,分为理论与实践两部分。理论部分,Elisa教授系统讲授了制导、导航与控制(GNC)系统的基本架构,重点介绍了轨道转移与姿态控制中的关键理论,包括相对运动学方程、欧拉方程、四元数姿态描述方法等,并深入讲解了Hohmann转移、径向加速以及锥接近阶段的操作策略。实践部分,教授们在课堂上亲自示范Simulink仿真程序搭建,帮助学生掌握了控制仿真频率设定、子系统设计等关键技巧,并提供一对一指导,确保学生能独立完成从系统建模、算法设计到结果分析的全过程,切实提升了实际应用能力。

图1:授课教师与学生合影

课程二:先进航天任务分析、控制和优化

本课程由俄罗斯萨马拉大学Miroslav Rozhkov教授授课,课程旨在通过系统教学,夯实学生在空间任务分析、控制与优化领域的专业基础。课程从牛顿运动定律和开普勒三定律等经典力学切入,指导学生运用MathCad等工具推导火箭推进公式,并识别不同轨道类型的特征与场景。在空间任务分析环节,课程讲解了如何通过轨道要素定义航天器位置,并引导学生借助Python实现轨道预报。课程还深入到高级任务,探讨了地火转移的霍曼轨道、引力弹弓效应等深空探测技术,并系统讲解了太阳帆(Solar Sail)利用光压实现“无燃料推进”的原理及其在深空探测中的潜力。学生们在实践中积极运用STK软件模拟火星着陆轨迹,展现出强烈的求知欲与探索精神。

图2:课程上课截图

课程三:计算多体动力学

本课程由克罗地亚萨格勒布大学的Zdravko Terze教授讲授,课程采用的教材为Zdravko Terze教授亲自编写的2025版讲义《Dynamics of Multibody Systems》。课程内容主要围绕多体系统动力学的基础原理、建模概念、应用动力学问题以及具体的机械与数学建模过程展开。通过学习,学生不仅掌握了多体系统动力学的核心原理,更了解了其在机器人技术和航天系统等前沿领域的具体需求和应用场景,为未来从事相关领域的科研设计工作提供了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专业的实践技能。

图3: 课程上课照片

课程四:航天杂谈

课程由著名航天专家、国际空间大学的孙功凌教授主讲,孙教授凭借其长期从事大型航天工程管理的宝贵经验,为学生们详细介绍了航天工程的整体架构与关键环节。他深入解读了航天项目总体设计的理念与方法,并结合实例分享了项目从策划、实施到监控、收尾等全阶段的管理要点和技巧。这门课程内容丰富、讲解生动,不仅涵盖了专业知识,更融入了宝贵的实践经验,为全校学生提供了一个了解航天、热爱航天的绝佳平台,对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探索精神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图4:课程授课图片

课程五:小型探空火箭设计(英)

本课程的理论教学由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孙功凌教授主讲,实践环节则由银河娱乐场 李易副教授负责,贯穿了火箭的设计、制作、试飞全流程。课程采用自由式、探究式、讨论式等方法,引导学生以团队为单位完成设计任务。在实践中,学生需要融合飞行力学、空气动力学等多学科知识优化方案,在材料选择、组装精度等方面不断探索。最终,各小组均出色完成了火箭设计制作任务,在团队协作、创新意识和国际交流方面获得了多维度的能力提升。

图5:小火箭发射现场图

图6:学院教师助教现场图

课程六:天体物理

本课程由克罗地亚著名物理学家Bosanac教授讲授,课程使用Bosanac教授的讲义《Astrophysics》,系统讲授了天体的发现、类型、运动规律和演化过程,并探讨了宇宙中不可见物质的发现方式以及天体从基础元素形成的奥秘。通过物理学家的专业讲解,课程成功激发了学生对天文学、物理学及深空探索事业的浓厚兴趣,增强了工科学生对航天任务中基础科学研究的认识。

图7:课程授课现场图

课程七:热-力耦合前沿:多尺度固体力学与失效机理

这门线下课程由英国伦敦国王学院的Christos Skamniotis教授讲授。课程系统讲授了航空航天结构面临热力学载荷时的多尺度损伤机理与失效行为预测方法,内容涵盖弹性与热力学应力理论、塑性-蠕变-失效机理、热力耦合理论的数值实现等多个模块。Skamniotis教授采用了“理论讲解→MATLAB/ABAQUS→实操→结果讨论”的闭环式教学模式,并分享了高水平期刊投稿及科研论文写作的经验,让学生们在掌握完整分析流程的同时,科研与实践能力也获得了显著提升。

图8:课程授课现场图

图9:学生与外教合影

课程八:颗粒技术与工程

本课程由Zong yan ZHOU教授在线讲授,课程内容涵盖了能源工程中微米到毫米范围粉体的属性、相互作用、固定床与流化床工作原理、输送技术以及数值模拟方法等。周教授的授课充分考虑了学生的英文水平和参与性,对关键词汇突出讲解,并采取主动式关注与互动式交流,随时与同学们讨论课程难点与科学前沿。为加强教学效果,课程还设置了学生大作业汇报环节,并结合出勤互动情况进行综合评价,有效锻炼了学生分析总结问题及学术交流的能力。

图10:课堂现场照片

11部分同学大作业

课程九:燃烧化学基础

本课程由国际燃烧化学动力学领域的著名专家、爱尔兰国立高威大学燃烧化学中心主任Henry Curran教授主讲,课程内容涵盖了燃烧机理构建的理论与方法,包括热力学参数预测、反应速率估算、自动机理生成工具(如RMG)的使用,以及激波管、快速压缩机等实验装置在机理验证中的作用。Curran教授授课逻辑严谨、深入浅出,激发了学生浓厚的研究兴趣。

图12:授课截图  

图13:外教现场讲解照片

课程十:燃烧反应动力学

《燃烧反应动力学》由爱尔兰国立高威大学燃烧化学中心副主任周重文教授授课,共13名本科生与研究生选修。课程围绕高温燃烧反应的微观机制与动力学建模展开,聚焦激波管与快速压缩机(RCM)的实验原理与数据分析方法。课程深入探讨了氨气等燃料的反应机理构建流程,并特别强调了从量子化学出发的反应速率预测方法,如过渡态理论(TST)等,学生也掌握了Gaussian、Molpro等量化软件的基本使用逻辑。课堂设置了专题练习,帮助学生将实验理解与模型构建无缝衔接。

图14:课程授课图片

课程十一:热工学和能源转换

本课程由日本静冈理工科大学的朱宁教授主讲,共16学时。课程采用“理论讲授+工程案例”双轨模式,围绕热力学、传热学及典型能源转换系统展开,并深入讲解了燃料电池、热电器件、生物柴油等清洁能源技术。课程贯穿“系统性+工程性+前瞻性”的教学理念,旨在帮助学生构建从热工基础到新能源前沿的系统认知。课堂互动频繁,学生能够基于所学提出有深度的问题,展现出较强的跨学科理解与工程思维能力。

图15:课程授课截图

总结

本次暑期国际学堂的成功举办,不仅为我校学子提供了一个与世界顶尖学者“零距离”交流的宝贵平台,也通过引入国际先进的教学理念与前沿知识,极大地提升了学生的国际学术交流能力与创新研究能力。未来,学院将继续致力于国际课堂开设,优化教学内容,增设更多前沿案例与实战项目,为培养具备国际竞争力的航天领域高素质创新人才持续赋能。

图/文:银河娱乐场 暑期国际学堂课程团队

审核:宁昕